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原名」走不出部落 「原民」情何以堪

2004.01.13 聯合報民意論壇

去年底的「台灣正名運動」喊得震天價響,數萬人上街頭遊行,大家都要求尊重這片土地,用這片土地原來的名字「台灣」。

我很支持他們的訴求,但是身為原住民Pangcah(外界稱呼我們阿美族,但是我們自稱Pangcah)的我,覺得原住民的正名比台灣正名更重要,所以很想請問這些支持台灣正名的人,是不是也願意以同樣的心情,尊重台灣原住民,支持台灣原住民使用原來的名字?

台灣原住民何其榮幸,清代中期平埔族被賜漢姓,日據時代被冠上日本姓名,二次戰後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全部的原住民被分配了漢姓漢名。隨著統治者的更迭,我們一直被賦予新的名字,這些名字被登記在身分證上,成為我們對外使用的符號。但是在部落或家族中,我們仍延續祖先祝福的名字,繼續使用蘊含族群和家族歷史的名字。

只是我們真正的名字走不出部落的領域,一走進以漢人為主的台灣社會,我們得自動把「名字」從A面換到B面,換成漢人習慣的三個字的名字,否則會為生活帶來極大的麻煩。幸好有原住民運動前輩的努力,使《姓名條例修正案》在一九九五年通過,但是在台灣社會普遍不知道原住民命名文化的情況下,八年來回復傳統姓名的原住民不到八百人,很重要的原因是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的台灣主流社會,對原住民使用自己的名字非常不友善。

例一:姊夫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他打算直接為兒子取阿美族名,順便也為自己回復阿美族的名字。經過家族討論,決定用阿公的名字伊璋。他興高采烈地去戶政事務所,戶政人員說,爸爸的先換名,再報孩子的戶口比較方便。填寫完申請資料,戶政人員告訴他:三天後再來!他納悶地問為什麼?戶政人員說:要去警察局查你是不是通緝犯,他興奮的心情馬上跌到谷底。

例二:阿道‧巴辣夫的女兒出生後,取名為蔻尒亭‧阿道‧冉而山。到戶政事務所報戶口時,戶政人員說:戶口名簿欄位只有六格,要不要只寫前面的就好了?阿道說:千萬不可以、千萬不可以!我們氏族的名字絕對不可以漏掉!戶政人員說:如果你硬要加的話,我就只能在姓名欄裡寫「見記事欄」囉!

例三:二OO二年參加兩岸新聞報導獎,因為在頒獎典禮現場才公佈得獎名單,所以主辦單位過了一個月才把獎盃寄來,我打開厚重的包裹,竟然發現裡面有兩個獎盃,一個指名給馬躍,一個指名給比吼。那年回去掃墓,我跟阿公說:你也得了一個獎盃喔!是<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頒給你的。

「台灣」這個名字原本是西拉雅族的地名,指現在的台南安平,人們願意沿用已經消失的西拉雅族地名來稱呼這片土地,但,是否也能尊重現在仍保留族群文化的原住民使用自己的名字?

選舉一到,候選人又開始喊「族群融合」,看到這個「融」跟「合」,身為少數的我非常害怕,因為在缺乏理解和尊重的狀況下談「族群融合」,台灣原住民只有被「熔」掉,跟漢族社會「合而為一」的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