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我們不是一家人

2008.8.13 立報 邦乍看小島

那是從小在學校學會的好唱又好記的一首歌,唱到國中、高中、出社會都還在唱的一首歌,隨年紀增長,對自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後,才明白原來小島上的「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家人。因為原住民從沒當過這一家的主人,即使當個家人,也沒好好的被當作「人」看待,所以未來也就更難成為一家人。

邦乍人透過婚姻和魯凱、泰雅、或與漢族通婚,都可唱《我們都是一家人》,因為彼此有一半的機會成一家的主人。對於族群內部,或通婚的家族,一起唱是可以接受的。

過去藍色的統治者強調「族群融合」,對原住民來說,就是將個別的民族、文化融解成為單一的大漢族的政策。這四個字對佔多數的漢人應該會感覺是個好事,但對佔少數的原住民,會有被消滅的感覺而感到非常害怕。

綠色的統治者稍微進步,強調族群多元、族群合諧,可惜在執行上績效不佳。現在新的統治者或漢人機構主辦的活動,都不應該要原住民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其實在這小島上,最需要唱這首歌的是藍綠政黨,因為表達最強烈不想成為一家人的就是他們,期盼未來立法院開議每一天,第一件事,每個立委起立高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如果他們不願意唱,至少立法禁止政府機構或官方資助的活動要求原住民唱這首歌。不然就會造成像前任總統、副總統不喜歡唱的國歌,結果找高金素梅或其他原住民來唱。

現在兩岸開通交流之後,這首歌應該是兩岸活動點播率最高的一首,且改了歌詞裡的地名,把那魯灣改成北京城,我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官方在兩岸交流中為何這麼喜歡安排這一首歌,這就像我一個邦乍人從小從學校到社會活動只要有官方活動就會必點這首歌一樣的狀態。因此證明不是自己人才需要唱這首歌,就如同他們互稱為「大陸同胞」、「台灣同胞」,因為不是同胞才要互稱同胞。

Makutaay(港口部落)的Kakitaan(元首、總統、領導)勒加‧馬庫被歷任統治者要求當一個日本人、中國人到台灣人,但是他一生堅定地只想做一個邦乍人。

所以我未來不可能會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不可能會是堂堂正正的台灣人,我只希望好好做一個邦乍人,唯有如此,不管未來有再多的統治者想來統治這小島,邦乍人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