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不中不台 我是邦乍人

2006.10.03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東海大學教授趙剛日前投書貴報指出,執政黨游主席「華裔台灣人」的說法是福佬人罕見地承認自己也是外來移民的時刻,應該當作新正名運動的肇端,將「台灣人」這個名詞還給原住民,然後為所有移民來的民族加上細緻分類。

身為邦乍人(華裔同胞對我們錯誤的名稱是阿美族),我歡迎游主席自稱是「華裔台灣人」。因為在長期「台灣人」與「中國人」的爭論中,我常常覺得奇怪,我既不是「中國人」,也不屬於那群講福佬話(他們自稱是台灣話)的「台灣人」,兩邊討論的明明是我的祖先留給我的這塊土地,為什麼我卻沒有置喙的餘地呢?「華裔台灣人」這個新名詞打敗了許久前的「新台灣人」,鬆開了緊箍在「台灣人」這三個字上的魔咒。今後「台灣人」、「台灣話」不再是福佬人的專利,非福佬族群都獲得使用「台灣人」這三個字的權力,可以破除「大陸人、大陸妹、外省人、外勞、外籍新娘」等污名,可以創造我是「○○台灣人」的新名字。身為好不容易從「蕃」、「山胞」等污名中解脫的邦乍人,我為上述逃脫污名的族群感到高興。

最重要的是,「華裔台灣人」這名詞實際上還承認了,在這個島叫做台灣之前就居住在這裡的「非華裔台灣人」的存在,也就是邦乍人、布農人、泰雅人、排灣人、太魯閣人、塞德克人、賽夏人、鄒人、邵人、魯凱人、普悠瑪人、達悟人、噶瑪蘭人、西拉雅人、凱達格蘭人、道卡斯人、巴宰人等的存在。因此關於台灣的領土、國號和命運,不僅「華裔台灣人」可以參加討論,也請華裔同胞開心討論、口沫橫飛之餘,不要忘記身為這塊土地最早的主人還沒死光。

我贊成趙教授大部分的意見,但有一點難以接受,那就是趙教授建議把「台灣人」這名詞還給原住民。雖然「台灣」出自西拉雅人的古部落名,但「台灣人」這三個字已高度福佬化,情感上我無法接受這個名詞,我只願稱自己是邦乍人,我猜想其他族人也難以接受用原本敵人的自稱來稱呼自己。我們有自己的名字:邦乍人、布農人、泰雅人、排灣人、太魯閣人、塞德克人、賽夏人、鄒人、邵人、魯凱人、普悠瑪人、達悟人、噶瑪蘭人、西拉雅人、凱達格蘭人、道卡斯人、巴宰人等等。我們的名字歷經荷蘭人、明朝、清朝、日本、國民黨政府和民進黨政府都不應改變,如果需要一個集合名詞,請稱呼我們「第一民族」。

使用原本的名字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提醒「華裔台灣人」,台灣是多民族的國家,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如果同屬漢族的「華裔台灣人」還可以再繼續細分為福建台灣人、客家台灣人、美國台灣人、湖南台灣人等等,沒有理由以一個簡化的名詞來代表至今仍在島上生活的幾十個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族群。那只會抹煞我們的獨特性,讓「華裔台灣人」一個不小心,就忘記邦乍人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